音乐作品位置:首页>音乐作品>媒体专访

北京风华艺校专访紫禁城乐队吉他手雲博

北京风华艺校专访紫禁城乐队吉他手雲博

 

​​最近在忙什么呢?

 

嗯……两件事吧。一是我的紫禁城乐队刚刚重组完成,打算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录制一张正式的专辑,一定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作品,才会拿出来给大家听,所以这个过程也可能比预计的慢一点。紫禁城乐队现在是六人阵容:主唱+双吉他+键盘+贝司+鼓,新加入的两位女成员李晔和虞越来自现代音乐学院,分别担任主唱和键盘;另一位新加入的吉他手包鹏是我大学时代的好哥们,擅弹金属;贝司手杨仁的状态一直很稳定,综合素质也比较强。还有来自敲击时代的专业鼓手阿川的加入,他稳定而有力的双踩也为这支乐队增添了不少活力。最近我们在紧张排练,大家的素质都很好,就很容易找到默契。

 

另外一件事是我们三名师从于翟黑山老师的学生,组成了一个以编曲、录音、配唱、缩混、母带和教学为主业的修行者工作室(Practitioner Studio),我担任制作人和录音吉他手,另一位晏先生担任编曲、录音、缩混和母带工程,他的资历比较深,给许多大牌音乐人做过助理,我们最近承接了一位女歌手的专辑制作案,也在紧张制作中。

 

说说你学习吉他的经历吧。

 

这个……说起来比较长,我本来是从小学习古典钢琴,可惜小时候身体不好,也不够用功,到初中就荒废了,那是刚开始接触流行音乐,满脑子都是Michael Jackson的舞步,直到有一天听到了那首著名的《Beat It》,Eddie Van Helen那段绚丽的solo,于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时我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乐器弄出来的声音,一直以为是键盘,直到有一天买到MJ的吉隆坡现场,看到女吉他手Jennifer Batten用电吉他弹了一段类似的solo,才彻底搞明白,于是决定去学这件乐器。(当然MJ的歌里面《Dirty DianaSteve Stevens那段很拽的solo,以及后来的《Give In To Me》里面很有范儿的Slash,还有《Whatever Happens》里出现的Carlos Santana,以及在MJ各张专辑中出现过的Funk吉他手David Williams(已故),吉他大师Larry Carlton……都给了我很多营养,尽管我是后来才知道这些人的名字的。)

 

当时我才上初中,并没有钱去买吉他,所以花了大量的功夫去听音乐中吉他的运用。也是在那时,接触了大陆和港台的流行音乐,包括唐朝/黑豹/零点/Beyond/齐秦/动力火车……也说不清什么原因,觉得动力火车的音乐里面吉他特别有味道,就去看专辑里面的名单,吉他那一栏赫然写着“江建民”三个字,我一下子就记住了,我心目中的台湾第一吉他手!后来逐渐在很多朋友手里的专辑名单都能看到这个名字,我就到处找来听,当时做梦也不会想到,我有一天能见到江老师并且和他学习。

 

1999年,上高中一年级时,用攒来的压岁钱,花了1200 RMB买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把电吉他:一把纯白色的Fender仿制品,据说是韩国产的。一个高中一年级的孩子,攒了很多年的压岁钱,就这样被一个无良商人给骗了!当然,我了自己的琴,毕竟是好事,琴行送我的日文复印版的小林克己教材印制粗糙,磁带跑调,我不敢用。于是买来风华艺校出的《美国重金属吉他教程》(现在叫《重金属吉他自学教程》),165条练习,花了一年时间,对着借来的CD机,认认真真的练了下来。那时没有节拍器,更别提音箱和效果器了,我那时只有一个15元钱的小闹钟,当每分钟60拍的节拍器用。后来为了学即兴演奏,又买来风华艺校出的《布鲁斯吉他自学教程》《乡村吉他自学教程》来练……好些练习很难啊,以前那点钢琴基础确实帮了我不少,至少,在那个阶段,我并没有走多少弯路,提高很快。

 

我的高中课余时间几乎是,从Joe SatrianiSteve Vai开始,Guns & Roses/Scorpions/Dream Theater以及一些北欧乐队进入了我的喜好范围。那个时候开始练《吉他爱好者》里面前几期连载的Paul Gilbert的速度练习,很管用。

 

2002我来到北京读大学,顺利成为学校的吉他协会会长,一开始师从中国吉他学会的孟维斌老师学习古典吉他,给了我很多启发。那时开始组乐队玩,和当时的贝司手一起练过风华艺校出的《金属乐队吉他跟我弹》和《金属乐队贝司跟我弹》,我自己还买过一本《电吉他精彩乐句》认真练过里面的所有练习,后来这几本书好象是被别人偷走去了,一直也没找到。2005年我师从中国著名吉他手廖仕伟先生,他时而华丽时而简约的演奏风格对我一影响很大,很感谢他。廖老师回云南以后,我遇到了江建民老师,拜师学琴。江老师丰富的录音室工作经验教给了我很多重要的东西,也让当时狂妄的我发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在我以前苦练速弹的时候自以为半音阶过了260就很了不起,其实当时的我在江老师面前,连一段李宇春的solo都弹不好,那些琐碎的符点和连线节奏总让我出错,而江老师的演奏却是那么精准。于是我又下狠功夫苦练了近一年,我的乐队也从此改为戴着节拍器排练,和声和节奏提高起来都很快。后来江老师推荐我去找毕业于伯克利音乐学院的翟黑山老师学习乐理,把基础打扎实,然后再继续学习编曲。

 

你从小接受的古典音乐教育和文学教育,按道理说这样的家庭的孩子是不应该喜欢上摇滚乐的,你是怎么走上摇滚之路的?

 

这倒很难说啊,我喜欢摇滚乐绝对不是因为摇滚乐里面那些——和美国大片一样充斥着色情+暴力的商业产品,无论是朋克还是死亡金属,其实只要做出来想给更多的人听就是包含着潜在的商业动机的,不承认这个才是虚伪。其实色情+暴力类的东西还是很蛊惑人心的,听久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我喜欢的是摇滚乐所拥有的直接、正面和积极的力量,让人奋发向上的部分,欧洲的乐队这方面题材多一些,美国、日本也有不少。我最开始也喜欢Guns & RosesMetallica这些乐队,越听越喜欢找更重更噪的音乐来,一直听到巴西的埋葬乐队……终于有一天,我发觉自己都快沦落成这些音乐的奴隶的时候,偶然间独自在网上听到伦敦市政厅弦乐团演奏的帕海贝尔的《卡农与吉格舞曲》时,突然泪流满面,感觉心灵被震慑到了,觉醒了!那,才是我想要的境界,前言万语道不尽,却能让每个人都能听得出深藏在其中的爱。我开始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样的音乐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打算去掉偏见了。音乐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方式,是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结果应该是更深一层次的东西。为了做音乐而做音乐,是做不出什么思想的。

 

你在大学时热衷社团活动,发挥出了你的社交能力,这对你日后联系演出和乐队的外交工作有很大帮助,你在此之前也是这样的吗?现在的乐队很需要这样的人才哦,呵呵。

 

之前没有,上大学以前我是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在家里读书练琴的时候比较多,偶尔和几个朋友去打篮球或者踢足球,也有时侯在家里打电玩,不过大学以后几乎没碰过任何游戏,尽管有时很喜欢,一旦发觉人生苦短,就浪费不起时间了。其实乐队的活动一直是大家一起联系,谁遇到合适的活动都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决定的,只是我联系的活动比较多而已。其实,要是作品和演出水准真的特别好,许多演出都是主办方找上门来的,不用自己去联系。

 

你喜欢什么音乐呢?

 

我喜欢的音乐很多,从古典音乐、新世纪音乐、宗教音乐、电影音乐、游戏音乐、中国民乐、流行音乐、蓝调音乐、乡村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都有,而且每个时期喜欢的东西都不太一样。重点说说摇滚\金属方面,影响比较大的有ScorpionsRhapsodyDream TheaterDragon ForceMetallicaNightwishWithin TemptationEvanescenceX-Japan,其实好多乐队我都有喜欢的歌或者乐手。

 

吉他大师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John Petrucci,喜欢他的个人专辑《Suspended Animation》甚至胜过他的乐队Dream Theater的作品。然后是Mike Stern,他和JP一样,都是毕业于Berklee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演奏风格以Fusion为主。接着是Michael Thompson,美国上世纪90年代最杰出的录音吉他手,还有Eddie Van HelenJoe SatrianiSteve VaiYngwie MalmsteenRichie SamboraSteve LukatherLarry CarltonLee Ritenour这些大师级的吉他手们我都有认真听过,最近在听一个吉他手叫做José De Castro,他的专辑《Conversation》非常棒,无论是音色、律动、乐感还是和声编排都是大师级。

 

有没有使用过风华艺校的教材?感觉怎么样?

 

说起来,我和风华的渊源也很深呢,我初学吉他的时候用过《吉他自学入门与提高》和《吉他爱好者》系列,后来自学过《重金属吉他自学教程》,《布鲁斯吉他自学教程》《乡村吉他自学教程》,高中时买过《校园民谣金曲弹唱》,《木吉他华彩音阶练习》。刚上大学时用过《古典吉他实用教程》,开始玩乐队时用过《电吉他精彩乐句》,《金属乐队吉他跟我弹》,《顶尖吉他》系列……感觉很有帮助啊,无论内容的更新速度还是印装质量都能够随时紧跟时代的脚步,这大概也是风华艺校的教材能够畅销全国的原因吧。

 

介绍一下你们乐队的设备和你自己的设备吧。

 

我自己倒是没有什么名贵的设备,够用就好。常用的琴有三把,都是定期由著名吉他技师高铄先生精心调校。

 

吉他:

 

Cort G-290:这把琴是标准音调弦,使用英国手工品牌Roto Sound 009-042的琴弦,录音用。原先的铝合金滚轮弦枕被高烁先生帮我换成白色牛骨粉的标准弦枕了,理由有两个,一个是滚轮弦枕容易断弦,尤其在弹Funk类风格的时候。另一个是牛骨粉的弦枕比较匹配这琴的音色,如果用牛骨的话,音色会过亮。

 

Washburn CS780 + Roland GK-3(匹配Roland GR-20吉他合成器):这把琴是降小三度调弦,使用Roto Sound 010-046的琴弦,现场演出用。这琴现在已经停产,Nightwish的吉他手Emppu使用同型号琴录音、巡演了好多年,我是看到这把琴在他们演唱会上的表现才决定买的。另外,由于我比较喜欢特殊的开放和弦,而为了在合适的把位搭配女主唱的音域,我把琴弦降下来,主唱的演出压力会小一些。而为了使琴弦的拉力不那么软,我使用了010-046的琴弦。当然,做金属类音色的时候,听起来也沉重了许多,比较接近七弦吉他的声音。国外这么做的也不少,Eddie Van Helen/ Scorpions/ Limp Bizkit/ Eveanscence这些乐队在现场演出时也都是这么做,演唱的压力会小很多,更有利于主唱的现场发挥。还有就是Roland GR-20吉他合成器,它不是吉他效果器,和键盘合成器的唯一区别就是形状不一样。以前的键盘手缺席的时候,我在星光现场演出时用它作过弦乐(参见紫禁城乐队《夜之忆》现场,吉他毕竟是弦乐类乐器,做同样是弦乐类的乐器比如提琴类音色演出时,比较有优势)。

 

Ovation CC44:标准音调弦,使用美产手工品牌DR 010-052的琴弦,现场演出用。手感比较接近电吉他,接DI以后音色很好听,无论分解、扫弦、还是solo,都能良好的胜任。

 

效果器:

 

ZOOM G9.2tt:现场演出用效果器,切换音色速度快,做金属类的音色很好,周边强大,另有两颗可调节的12AX7电子管,音色温暖。演出时我都是直接进后级,这样能保证在不同场地演出时音色的一致性。但由于这个5.5Kg的效果器过于沉重,排练时我一般都只带一块 Behringer GDI21,有时用音箱自带的一点点周边效果。

 

线材及拨片:

 

其实线材非常重要,好些时候线材都是音质的杀手,我经常看到许多琴和效果器都比我好很多的人,用同样的音箱,出来的音质都比我的低。音质低了,音色当然也就会受到影响。线材我使用的是定制的Neutrix接头+Gryphon音频线,高纯度的铜质和良好的噪音屏蔽网保证了演出的质量。拨片我使用Dunlop Jazz III /Stubby 2.0mm /Tortex 2.0 mm来演奏速弹的部分,用Dunlop Lucky-13 1.0 mm演奏速弹以外的部分,和Dunlop Nylon 0.46 mm演奏箱琴的部分。这些都比较好用而且容易买到。

 

你们在创作上是怎么分工的?

 

正在制作的首张专辑的歌曲创作几乎全是我个人的作品,以后的专辑会有键盘手的作品出现。编曲一般是我拿出框架,键盘手用MIDI做出第一版编曲,我们再各自推敲自己的部分,不断的改,直到满意,才进棚录真乐器。

 

作为一个吉他手,如何与民乐配合的呢?

 

嗯,一般来说,民乐演奏旋律的时候多一些,我的吉他在这种时候一般用来搭和声。而且是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我很少在民乐演奏旋律的同时用吉他去演奏旋律,因为民乐大多是用五度相生律进行调律的乐器,和我们钢琴、吉他所用的十二平均律原理不一样,如果生硬搭配,听起来会很不和谐。我会选择一些声响效果比较好的开放音分解和弦来搭配,例如sus4/add9一类的和弦,当然有时候也会用M7/ m7Dim7一类的和弦,不过会很小心的用。IV音比较明显的和弦我会想办法用其他和弦替代。

 

而吉他演奏旋律的时候,有时我喜欢用加了“变宫”(即“宫”下方的小二度,大调的第VII级音)的五声音阶,再辅助以我比较喜欢的一些技巧,包括从民乐上借鉴来的特殊技巧,把加了“变宫”的五声音阶演奏的出华丽或者简朴,大气或者哀婉的感觉。

 

你会在这样的音乐中使用什么样的效果器音色?

 

如果没有键盘的部分时,我会用比较“水”的音色作铺底,周边相对多一些,而且我一向喜欢用立体声音色。如果有键盘手的弦乐在,我基本会关掉周边,只用吉他音箱的Clean音色,这样,好多件乐器搭在一起才和谐。如果大家都只顾着自己的音色出彩,那整个乐队的音乐就没法听了。因为吉他的周边效果经常有很多中高频的声音,而我乐队的键盘手喜欢用弦乐,鼓手又喜欢用镲片,高频的东西本来就多,吉他要是再用很大的周边,整个乐队的声音就浑浊了,其实这是只需要简单利落干净的吉他就是最好的。

 

如果是吉他演奏旋律,Delay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要开得过大,我的solo音色Drive一般最多开到6,许多时候都是4,这样颗粒感好,而且更能体现演奏时的细节。

 

谈谈和江建民老师学习的过程吧!

 

很辛苦,我第一次去找江老师学习的时候,江老师写出来练习就让我跟着Click录,我只弹了几小节就被迫中断了,因为不够精准。于是江老师就叫我练那些各种符点和连音线的节奏,还好,本来江老师预计我要花一个月才能做到,我当天上午就全部弹下来了,江老师一句:“我发现你还是蛮有天分的。”当时把我高兴坏了,心里美了两天。节奏部分完成以后,开始要我记谱,然后再练用那些节奏搭配出来的solo,又是一个难关,记谱要记得很精准,演奏solo亦然。我看着貌似很简单的6小节solo,却弹不下来那精准的节奏,干着急,只好回去仔细分析,放慢了练,然后再逐渐加速,直到我能完成为止,这两步过程几乎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接下来学习和声,江老师非常耐心的给我讲了一些和声的组成和用法,我都认真记了下来,回家用键盘试,这一部分对我来说有点难消化,从知道怎么回事到自己亲自去用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这部分我花了不少时间。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对我帮助很大,还要再谢谢江老师一次。至于中间很多次观摩江老师编曲、录音,到参与单曲制作案,让我学到的东西也很多,好多东西都是只能亲自去体会去做过才知道的,语言无法代替的是经历。

 

你现在的音乐理念是什么?

 

嗯,音乐是一门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很奇妙,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听得到感觉到,它是一种存在于宇宙中的波动,可以通过各种介质传播。我做音乐就是为了传达思想,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绪做成音乐才有意思。所以我现在不会拘泥于音乐的形式,我只选择我认为合适的方式和风格来表达,当然,这个合适要包括:能够被合适的听众群体接受的风格。我更希望自己的音乐能够引发听众的思考,从而使听众体悟到一些智慧,一些只有他们用心去体悟才能得到的智慧。我也希望听我们音乐的人能够在听后有更好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人生中的变换与无常。希望他们能够有余力让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好。这才是我的理念。至于音乐怎么做,当然还是建议去学习正规的现代音乐体系,不管搞器乐还是声乐亦或是作曲、编曲,翟黑山老师的《爵士四书》一定要学下来,那是最起码的现代音乐的基础。翟老先生是第一个从美国Berklee音乐学院毕业的中国人,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德高望重,门下优秀弟子众多,很多人都是大牌制作人或资深顶级乐手。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体悟,要想表达出来,音乐这个工具还是一定要先掌握好,才能够用好。

 

说说你各个阶段的音乐理念有什么不同吧。

 

就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吧,以前学的东西不系统,就容易轻视某些风格或者某些环节,现在不会了,越学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以前多么浅陋,我国与国际水准差距有多大。我从喜好单一的风格,逐渐变成不带偏见的去看问题。以前我甚至不太重视乐理,可后来这一点让我吃了大亏,作曲、编曲步步都遇到困难,只好下功夫恶补,可是谈何容易?还有,好多种风格其实都是有相互的渊源的,割裂开来学,也是不得要领。所以现在看来,做什么样的音乐是你的自由,但音乐本身这门技术一定要拿下,然后再做什么样的音乐随你。这是比较国际化的做法。现在这个时代,一味的靠扒带模仿提高既慢又学不明白,还容易落入别人用过的框框里,没有创新能力,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什么都不学就做音乐更不是创新,基本可以归类为自娱自乐……

 

你们的乐队是在大学的时候成立的吧,你们应该比当时大学的那些小乐队强很多,说说在大学演出时候的情况吧?音响效果达的到吗?

 

嗯……大学时代,技术可能不是多么优秀,但现场绝对火爆,当时的男主唱方圆也很有影响力。好多次想录视频都因为尖叫声太多,几乎听不到录出来的音乐。而且很明显的是,我们去其他高校巡演时,远比在自己学校演出要受欢迎。至于音响效果,时好时坏。有些学校的设备有赞助,就好一些,有些学校没赞助,就用特别小的吉他箱子用MIC拾音,故鼓都没有MIC,后果很严重。不过实际上这些因素和演出气氛的关系不大,演得是否投入才是关键,很简单的因果关系:你用心,观众也用心;你卖力,观众也卖力。

 

你们现在已经是相对成熟的乐队了,说说在星光现场那样的LIVE HOUSE和学校演出的不同吧。

 

星光现场那样的Live House灯光音响效果比一般的高校强很多,调音师也相对认真些,每支乐队至少都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调音,可以调得很细。好多慢歌的细节都可以做出来,尤其是主唱的声音。但话又说回来,高校演出现在设备也都有赞助,也会请调音师,许多时候音响效果也不错,就是灯光差强人意。我们在高校演出时,每次都会面对上千甚至几千观众欢呼和尖叫声,一定到那种声音我们就来电,我们几个都是“人来疯”型的,平时比较沉默。我们的乐迷主要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80后或90后群体,男女比例接近,女孩略多一点,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很推崇很西方文化,现在却逐渐开始认同中华文化,这是好事。能够伴随着他们的一起渐渐成长,也是我们的荣幸。

 

你们平时在哪排练?

 

现在主要在敲击时代排练室,离宣武门地铁很近,鼓手阿川在那里教课,设备不错,听说AK-47也在那里排练。以前两位有车的成员在的时候,常去位于南三环的Combo排练室,那里空间比较大,设备也不错,和那里的范老板关系也不错。

 

乐队想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其实乐队的发展方向变过好几次,但紫禁城乐队的中国主题一直没有变过。最初的想法很幼稚,就是想做的某某乐队中国主题版。但后来我们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从照搬、学习逐渐过渡为融入自己的思考,最后干脆把自己的思考直接做出来。看着那么严重的西方文化入侵,我们确实不愿坐视,于是决定努力去学习他们先进的地方,然后再运用我们自己的带有中华文化色彩的思想作为核心来做出我们心目中的中国现代摇滚音乐。我们的定位是学院派主流前卫摇滚/金属团体,既然是学院派,那么把音乐本身做好就首先是基础;既然要做主流,那么音乐以外的事情我们也丝毫不敢马虎;既然要做前卫,那么就一定要不拘一格,彰显个性;既然要做团体,我们就得同心协力,共同奋斗。毕竟,我们的音乐希望被更多的人接受。我们带着社会责任感去做音乐,才不会愧对自己的良心,更不会愧对那些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人们。

 

你平时除了音乐还做些什么?

 

生活中尽量低调,舞台上尽量张扬。音乐是我目前的工作,工作以外的时间非常简单,主要是读书、学习、练琴、运动和修行,或者说,把修行融入自己的生活,先修正自己的内心,再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提高,然后再去做事情,这样一定会事半功倍。当然,我也同样需要面对生活中无数琐碎的事情,社交的时间也占了不少,我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

 

最后对喜欢你们音乐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吧。

 

真的非常感谢一路上支持我们音乐的朋友们,我们的“禁卫军”们。尽管紫禁城乐队自成立以来经历了那么多风雨,但我们还是在“禁卫军”们的支持下一起扛了过来,我们再一次重生了!前面就是彩虹,前面就是我们的希望。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和更深层次的体悟,一定会做出更好的作品和更精彩的演出来回报各位!

 

采访:王峰

受访:雲博

200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