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考——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精华

       系统思考是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与东方思想融合而成的思考工具,在思考宏观问题应对未知环境方面尤为出众。其创始人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H. Meadows)代表作《系统之美》(Thinking in Systems: A Primer)核心内容明显受到东方思想影响,而在系统思考集大成者彼得·圣吉(Peter Senge)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系列东方思想更为彰显,也更多关注学习教育变革可持续发展。

 

       分析思维与系统思考互补才能信息文明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创新。分析思维基于还原论更适合思考微观问题和应对已知环境。分析思维假设已知整体然后采用各种分解、剖析式的技术,找到其内部联系和结构,然后再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相对于分析思维系统思考更像是东方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整体论更适合思考宏观问题和应对未知环境从已知的事物出发,找到其与未知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然后根据这些联系构建整体的图景,并推断出整体可能的结构,再根据结构推演事物的行为特点,从而发现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用系统思考构建的整体有着相对灵活的边界,不易被局限根据事物间联系的重要性动态确定思考的边界,更容易有新发现分析思维产生的技术积累与系统思考产生的发现能力相结合,才能在信息文明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中创新。

 

       系统思考会产生更具智慧的群体。我国未来各行各业需要大量有同理心、有远见、有深度、有领导力、有创造力的人。系统思考有助于个人拓展知识,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提升同理心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尤其是大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解决国家、社会、组织、团队、个人面临的各种问题,最终提升群体智慧。

 

       系统思考与文明教化相联结。教育的目的是个人的成长,更是群体的成长,在应用系统思考时,会考虑诸多联结甚至因果关系,能够改善个人和群体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更多地考虑因果关系,从而得到更具同理心、更智慧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人类文明发展水平。

 

       建议我国从幼儿园(伴读、实验等小活动)、小学(初步的个人、社会问题)一直到中学(更深层的社会问题)持续学习系统思考并掌握因果循环图的绘制,小学生应能够理解存量、流量图,中学生应能使用系统思考研究大问题;建议将《系统之美》列入初中必读书目,将《第五项修炼》列入高中参考书目;建议将“知行学校”应用于教育体系。

 

       结合文明教化,长期使用系统思考,中国会成为高度文明的智慧国家——高度创新,高度智慧,高度成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领导全球进入新的文明阶段。

 

 

云博,MBA

20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