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至少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时期,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利益等诸多方面产生冲突,进而引发内战,最终国民党败走台湾,加之美国基于“第一岛链”战略进行的军事干预,形成了台海现在的格局。
首先,分析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可能性。从军事角度而言,妨碍武力统一台湾的因素主要是美国。如美国介入,武统台湾则有可能由短期、局部战争演变为长期、甚至是全面战争,而一旦发展成为大国直接对抗,则胜负难料,但至少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将再一次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的经济制裁和技术封锁,这纵然在经济上行之时尚且需要慎重权衡,何况我国当前经济下行,通胀亦有抬头之势,此为社会稳定、民族安定不能承受之重。再者,战争难免伤及平民。台海战事涉及本土作战,不同于美俄等国近年来海外作战之情形,一旦造成足够数量的内地平民伤亡,将逐渐蚕食政府威信。台湾的军事实力虽不足以抗衡武统,但仍可与一些小国媲美,至少能对福建一省形成有效破坏,届时两岸将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纵使是恢复经济,至少也需十年之久,但逝去的生命、破碎的家庭则永远无法挽回。
然后,根据台湾的政治现实,分析武统后治理的难度。从政党的角度而言,无论是当前执政的民进党,还是曾经执政的国民党,到目前为止都不认同社会主义制度,这也意味着,他们的选民同样不认同社会主义制度,考虑到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的经历和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也就意味着,武统在台湾是难以得到民心支持的,武统之后,台湾原有的社会体系会被破坏,很有可能面临着较为混乱的局面,难于治理。
因此,根据存在的风险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推断,武统台湾并非最优选择。
再者,分析台湾的经济现实。考虑到内地近年来取得的经济成就已为世所瞩目,与台湾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甚至很多台湾企业都已融入内地的产业链中,台湾当然不会拒绝继续搭内地这趟改革开放的便车,这在两岸之间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合力,但是,这股合力形成已久,并不足以单独支撑和平统一。
最后,分析台湾的文化现实。台湾自恃使用繁体字,又未经历文革浩劫,加之近几十年来吸纳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研究传统文化的人文学者,积累了诸多有分量的作品,影响不仅遍及东亚和东南亚,而且享誉欧美,因而台湾以“中华文明正统”自居。
综上所述,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远人不服”的问题,而我国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先哲孔子曾有言:“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i,是很适合当下的建议:鉴于台湾仍然认同“中华文明”、认同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成就、甚至与内地在地缘政治上存在共同的战略利益的现实,应考虑以文化战略继续推进“一国两制”,进而通过逐步谈判的方式实现对台湾的和平统一:
首先,需要在继续加强两岸经济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内地的文化环境逐渐实现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文化认同。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创造更加开明的文化环境,吸纳和培养大量专业的、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传统文化的人文学者,出版大量高质量的作品,让内地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研究的中心;另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中有现代价值的元素,更好地与以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为代表的现代文明体系相融合,使现代中国人对中华文明具备应有的认同感,目标是让全世界华人对“中华文明正统”的认同回归祖国大陆,至少在研究的专业水准上和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上要超越台湾。只有让台湾民众认同祖国大陆的文化环境,才能让他们心向祖国大陆。
再者,继续加深、加大两岸文化交流的程度和范围,包括出版、教育、文旅等多个领域,而且要能惠及台湾民众,以在文化上增进相互理解,进而让台湾民众全方位了解祖国大陆在文化环境上的开明程度。具体进展届时可通过在台湾进行持续的、专业的民意调查来进行推断。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与台湾启动“一国两制”和谈进程,通过多轮谈判逐步敲定和平统一细则。
最终,中国将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瓦解美国“第一岛链”战略。
云博,MBA
2019年11月15日
参考文献
i 《论语·季氏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