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创新人才在我国面临着难就业、难创新和易外流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市场环境,具体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无法接纳足够数量的创新人才。
首先,创新人才难以进入国有企业就业。尽管我国多数城市的国有企业职位价值相对较高,具体而言,则包括收入高、福利多、职位稳定、升迁潜力大、工作压力小,社会地位高,但对于创新人才而言,即使拥有博士学位,往往仍然需要“关系”才能入职,因为这些国有企业的公开招聘活动由于寻租行为的存在几乎流于形式。
由于国有企业背景强大、社会资源丰富,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对内能够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因而在国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由于其产品和服务存在一定的垄断优势,国有企业对员工的创新能力需求并不高,多数情况下只需照章办事,无误即可,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处理好领导及同事的关系。在这种情境下,“关系”即能力,“关系过硬”、“长袖善舞”的人更容易在包括招聘环节在内的各种竞争中胜出,创新人才要么难以进入,要么难以立足,甚至即使进入也由于势单力孤而容易受环境影响,要么被排挤,要么“变质”迎合,难以安心从事创新活动。
而创新活动需要鼓励独立思考,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多少都会有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存在,需要一定程度的包容才有可能产生创新,但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员工人格同质化较为严重,也鲜有鼓励独立思考的环境。
毕竟,我国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上榜世界500强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它们也是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其他国家仅以远小于我国的人口基数,私人创建的企业同样位列其中,而且不乏有上百年历史的企业存在。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创新人才难以进入国有企业、难以从事创新活动的局面持续下去,国有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在今后全球市场竞争中将难以保持现在的地位。
其次,创新人才难以进入民营企业就业。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多数城市的民营企业职位价值较低,具体则包括收入低、福利少、职位不稳定、升迁潜力小、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对于创新人才而言,民营企业纵然在内外部竞争中多了一些公平性,但考虑到其职位价值,多数情况下不会将其作为首选,只有少数有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才能成为创新人才的选择。
当今的创新已是产业化的行为,在从科研到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协同才能完成。相对于国有企业,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难以独自进行创新。由于没有足够的背景、社会资源、行政权力甚至垄断优势可以依赖,当多数民营企业面临与国有企业的竞争时,虽然对创新的实际需求很高,却由于利润微薄而难以给出具有同等竞争力的职位条件,甚至往往也难以独自承担创新活动所需的风险,不足以吸引足够多的创新人才流入。由于难以通过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多数民营企业只能采取降低价格同时降低质量的做法,介入国有企业不愿意进入的次一级市场,再或者选择转行求生。即便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相对于国有企业,仍然有65%的发明专利和 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i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也说明民营企业对创新的需求的确很高。
但是,考虑到我国上榜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只有不到30家的现实,即便是少数成功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无论是在商业模式还是在技术领域的创新,基本上都集中于在国有企业不愿进或不熟悉的少数领域。因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我国多数民营企业能提供的条件尚不足以吸引足够多的创新人才加入,而民营企业的创新潜力也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
另一方面,我国的创新人才,尤其是顶尖创新人才外流严重。由于欧美日发达国家的一、二线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居住、教育、医疗、交通、休闲等多方面的市场环境,而且以发放绿卡、技术移民等方式吸纳我国的创新人才,我国创新人才严重外流:以博士作为创新人才的基本指标,以拥有最多顶尖学术机构的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8年针对获得美国学术机构博士学位的个人进行的普查,在2008年到2017年间,共有46831名中国赴美留学生获得博士学位ii,其中自2006年到2008年间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中,有13000人在10年后仍然留在美国,占总数的90%;自2008年至2013年间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中,有11000人在5年后仍然留在美国,占总数的83%iii。余下回国或去其他国家发展的人中,可能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近几年美国绿卡政策收紧以及研究能力相对较差而无法留在美国就业者。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国本土由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组成的市场环境难以吸纳足够的创新人才,也难以产生足够的创新活动;另一方面,欧美日发达国家通过良好的市场环境吸纳我国外流的创新人才,尤其是顶尖的创新人才。长此以往,我国的国家创新能力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将一直处于劣势:从技术到产品都过度依赖发达国家的专利授权,在知识创新产业中持续处于“被收割”的状态。
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国有企业拥有的权力扭曲了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
如要改变现状,就得先从改变国有企业开始,让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以吸纳更多的创新人才,进而产生更多的创新活动,如此则国内的市场环境随之改善,企业利润才会逐渐增多,民营企业也能吸纳更多的创新人才,吸引风险资本分担风险,发挥出应有的创新潜力,通过产业化的创新活动增强其竞争力,依靠技术和产品立足全球市场,创造更多的利润,带动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只有当创新人才通过更加市场化的途径流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形成无需“关系”的、良性的竞争与协作的局面,才能使我国的企业形成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吸引顶尖创新人才回流和外部创新人才流入。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越晚开始越难以改变这个局面。
所以,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是营造与创新人才相适应的环境的杠杆点。当前我国应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发挥有政府引导的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释放国有企业的权力,尤其是有一定垄断性的国有企业,以减少其在各个环节中的寻租行为,从而提供能够让创新人才就业、安心进行创新的环境,进而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要设计合理的、良性的内部竞争机制,只有比目前的竞争格局更为激烈的局面才有利于创新。
最终,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产生的利润,将以更具购买力的员工薪资和福利的形式拉动消费,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并以越来越多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在市场上流通的股权、债权等形式的投资产生更为多元化、分布更加广泛的国民财富增长,更好地实现“藏富于民”,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云博,MBA
2019年11月6日
参考文献
i 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 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摘要). 中国政府网. 2014
ii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atistics (NCSES) Doctorate Recipients from U.S. Universities: 2017 | Alexandria, VA | NSF 19-301 | December 04, 2018
iii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atistic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urvey of Doctorate Recipients (SDR), 2017.